[岛读]香港还会是顶尖的国际金融中心吗?
【侠客岛按】
今天,岛上想探讨一个搁置案头已久的重要话题——香港还会是顶尖的国际金融中心吗? 从短期视角来看,香港发生修例风波后,不少分析称,资金或加速流向临近的新加坡,触发全球金融中心排位由纽伦港重置为纽伦坡,新加坡在短期内会对香港起到替代作用。 但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金融中心的发展建设离不开时代机遇、产业发展和经济腹地的支撑。香港问题还得从长计议。另一方面,中国一直在推进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计划。如今,上海已经在股票、债券、货币、外汇、期货、衍生品、黄金等方面建立了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在沪持牌金融机构数也于2018年达到1605家。长期来看,上海会否动摇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带着以上问题,我们特别邀请到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鄂志寰,请她结合多年从业经历和驻港观感为岛友逐一分解,一起来看。鄂志寰一 2019年以来,中美贸易战升温对香港经济产生了不利冲击,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修例风波持续发酵对香港的旅游、零售构成巨大打击,导致香港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全年出现经济下滑的可能性大幅度上升。 实体经济举步维艰,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金融市场表现,长远亦可能打击国际投资者对香港金融市场的信心,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带来一定的挑战。比如,受修例风波的影响,2019年8月,香港股票市场仅有1家新股上市,集资9.67亿港元,为2012年9月以来最差水平。 英国智库Z/Yen 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发布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26)也显示,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前5位分别为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从具体评分看,香港分值下降了12分,与排名第一的纽约评分差距拉大。香港从实体经济到金融产业的震荡,其实早在多年前就已埋下伏笔。 从回归20余年香港经济发展进程看,香港作为高度开放的小型经济体,外需主导经济增长,极易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复苏动力长期不足,香港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此外,产业结构固化,服务业外向化和货币政策的非独立性等结构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香港经济波动的风险。近年来,香港呈现经济转型困难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及外部冲击加剧期三期迭加,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从这个角度讲,香港的社会动荡有一定的经济根源,香港经济下滑将对香港金融中心发展构成冲击和挑战。 二 那么香港能应对吗?据笔者的研究及从业经验,香港金融中心仍然能够正常运作,并具一定的抗冲击性和韧性。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 首先,香港金融市场具有离岸特征,内地企业占香港股市市值和交易量的70%左右,只要内地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香港股市对全球投资者仍具吸引力。2019年全年,得益于阿里、申万宏源、中国东方教育、信义能源等内地企业多宗大型集资项目集中在港上市,香港IPO仍然保持了全球领先的地位。 其次,港元利率和汇率大致维持稳定,银行体系总结余保持在540多亿港元水平,没有出现大规模资金外流的明显迹象。最近以来,港元拆息再次回落至低于美元拆息水平,港元汇率处于弱方水平,但并未触及弱方保证。 第三,香港恒生指数估值相对偏低,市盈率值只有10倍左右,对国际投资者仍较具吸引力。 第四,与1997、1998年情况相比,目前香港金融市场基础更为稳健,金融体系运作透明度高和监管水平严谨,外汇储备和政府财政储备充裕,货币基础过万亿,港股市值超过30万亿,均有助抵御短期因素冲击。 第五,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为香港金融市场应对外部冲击提供了内在稳定器。近年来,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配合,内地相继推出了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和基金互认等机制,推动制度衔接和政策融通,能帮助香港金融市场抵御外部冲击、保持市场稳定。从实体经济为金融发展提供支撑的角度来看,2019年8月15日,香港财政司司长宣布一系列支持企业和市民措施,内容包括税务宽免、学生津贴、电费补贴,以及公屋租金宽免和综援津贴等,也有撑企业和保就业措施。综合来看,初期措施合计约值191亿左右,对经济提振作用约为0.3个百分点。 香港特区政府亦大力推动创新及科技发展,同时积极增加土地和房屋供应,从源头上控制楼市升幅、降低整体营商成本,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短期纾困措施和长期结构性政策相互配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香港经济的韧性,也为金融中心发展提供了支撑。 三 纵观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经济基本面的支持仅是一个基础性因素,金融中心本身有一套完整的发展逻辑。 从一般国际经验来看,建立和发展金融中心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人才、监管环境及市场流动性。此外,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一个金融中心成熟度的重要标准,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形成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多项因素长年累积发挥作用。 聚焦香港,过去20余年内,香港金融业整体规模和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实现了由区域性金融中心向全球领先国际金融中心的跨越。 此番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两大支柱。其一是内地与香港不断增强的经济贸易联系。可以说,香港金融中心高度的市场流动性与近年内地经济规模快速扩张有直接关系。 上世纪70年代,香港抓住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机遇,取消外汇管制、黄金管制和放宽银行管制,成为欧美金融机构在亚太区从事金融活动的重要节点;90年代,香港积极吸引内地企业来港上市集资,把香港资本市场提升到新的层次;过去10余年,香港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大力扩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成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运作最规范的离岸人民币枢纽。 其二,香港良好的营商环境、简单低税制、资金自由进出、具有广泛认受性的普通法体系、金融监管高效以及最自由经济体等制度性优势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上述两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是香港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胜之道。 四 行文至此,难处、机遇、发展逻辑都分析过了,现在该探讨应对之策了。香港该怎么做才能保持金融中心地位,甚至焕发新活力呢?笔者认为,路径有二:一是乘内地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布局的东风,推动本港经济结构转型,支持金融业稳健发展。内地发展新动能陆续出现,新一轮对外开放和企业改革对市场的影响将更加深刻,这将为香港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内地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其中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将为香港金融市场应对外部冲击提供了内在稳定器。 二是内地的金融开放将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提供长足发展空间。 2019年以来,内地陆续推出12项对外开放新措施,取消了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以及RQFII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等,吸引外资进入内地资本市场,促进内地资本市场的开放。而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通道模式中,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也已率先实现了境内股票和债券市场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香港因为拥有全球首家离岸人民币清算体系、全球最大的人民币资金池和活跃的人民币交易市场,在离岸市场人民币业务方面具有先发和规模优势。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资银行立足香港离岸市场,面向广阔的东南亚市场,可以大力打造人民币产品开发及推广平台,不断提升人民币产品优势及服务水平。香港作为全球资金自由港,在过去20年间通过跨区域金融合作提升了其与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联系。正因如此,中国金融业亦充分发挥了香港在区域辐射性方面的优势,提升国际化管理和营运能力。 香港金融中心的跨越式发展,充分体现出背靠内地、强化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如今,香港金融业面临压力和挑战已是事实,面对“不进则退”的激烈国际竞争,香港要认清楚,内地才是香港的坚强后盾,积极融入内地发展才是未来。 文/鄂志寰编辑/云中歌
https://www.fireself.cn/post/884